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近日,自然资源部认定258个县(市)为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示范期为2023至2025年。围绕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记者走进示范县(市)一线,看各地如何通过创新资源节约实践,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编者
(相关资料图)
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提升用地强度和效率……记者走进河北、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探访首批“土地资源类”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看各地如何统筹土地开发和保护,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盘活存量——
让“增容量不增地”成为现实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耕余村,在占地面积114亩的扬子江新材料产业园里,装货、卸货、搬运、打磨……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3年前,这里开着一家化学制品厂,由于经营效益低,一直处于停产闲置状态。
为了盘活土地,耕余村、新港村等7个村(社区)组建村级经济联合体——张家港市五棵松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低效用地,拆除建筑物。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主动介入,讲解用地政策要求,指导规划设计方案编制。
一番努力,“零增地”迎来“大变样”——16幢生产性用房拔地而起,均为4层及以上高标准厂房。园区总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容积率由改造前的0.39提升至2.03,目前,产业园厂房已投入使用。
张家港五棵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耕余村党总支书记孙晓平说,园区现引进企业16家,80%的厂房已对外出租,“还有一些企业在洽谈中,预计亩均税收将达到60万元以上,接近原地块的150倍。村级可用财力预计增加2400万元以上,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中,土地资源类就有183个。”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副司长刘彦介绍,今后一段时期,各行各业用地需求仍比较大,新增空间有限,存量盘活更加重要。很多市县在存量用地盘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涌现出一批示范典型,对于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存量盘活,让‘增容量不增地’成为现实。”刘彦介绍,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实施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的“增存挂钩”机制,倒逼各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8年实施以来,全国消化“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共计2200多万亩,相当于年度新增安排计划规模的3倍多。
据介绍,作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张家港市将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管理制度,组织编制产业用地更新专项规划,加快完成全市产业用地调查和评价,助力企业投产达效和节约用地。到2025年末,争取全市产业用地亩均税收较2023年初提高12%以上,产业用地容积率较2023年初提高6%以上。
优化结构——
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为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山东省齐河县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摸底调查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新管理。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喜迎介绍,近年来,县里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4000余亩,运用闲置厂房租赁、整片征收再开发等方式推动闲置低效用地有序退出、高效盘活。
在齐河经济开发区,西卡德高(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瓷砖胶产品订单。工厂总经理魏杰说,闲置厂房经过改造,装上设备就能投入使用,减少了建设时间和前期投入。此前,得知公司面临厂房困难的问题,开发区主动牵线搭桥,推动项目以厂房租赁形式落地在园区一家企业的闲置厂房内,半年多即投产。去年以来,已有12个科技型、创新型项目通过该方式在开发区落地。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持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不断提高用地效率。2022年全国建设用地6.30亿亩,较上年末净增加约440万亩,年度增幅从0.83%降至0.70%。
刘彦坦言,在一些地方,城乡建设用地使用较为粗放的局面依然存在,有相当规模低效用地亟待提质增效,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地要继续优化结构,着力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供地“增量递减、存量递增”和用地“规模集聚、效益递增”。
复合利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的高层工业厂房,是当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地标性建筑。
“我们打造的是地下1层、地上12层的立体化厂房,服装加工生产流程也随之从传统平面布局转变为立体布局。”公司副经理李秋江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摊大饼’的方式进行单层设计,需用地400亩左右。而建设立体化厂房,占地仅40亩,节地约90%。”近年来,宁晋县向土地复合利用要效益,培育了一批节约集约用地示范企业,带动全县节约集约用地8000余亩。
在许多地方,大企业拿地自己建楼、中小企业租用园区楼宇,一度是常见的工业用地模式。对此,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出工业综合体的概念。“工业综合体是我们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的探索尝试,助推产业链协同和生产要素集聚。”滨江区规划资源分局局长宓伟庆介绍。
目前,高新区(滨江)共4个工业综合体项目启动实施,用地总面积194.5亩,首个工业综合体一期项目落点智造供给小镇。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雯雯说:“将不超过土地面积7%或建筑面积15%的生活配套设施集中于一定空间内,统一配建食堂、展厅、咖啡厅、图书室、健身房、停车库等设施,将有效提升园区综合使用功能。”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运营,让我们企业减轻用地建设成本,节约企业项目开发建设中的人力、物力投入,专注创新创业、安心扎根滨江。”已意向签约的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夏媛媛说。
“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利用和保护上的出路就是节约集约用地。”刘彦说,过去10年,土地开发由“二维”向“三维”转变,不少城市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从“平方”变为“立方”,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十四五”期间,将努力推动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5%左右。
本期统筹:栾心怡
版式设计:沈亦伶
《人民日报》( 2023年05月21日04版)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06-20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