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道:五展连台 山西博物院带来“五一”文博盛宴
2023-04-29 11:22:05来源:腾讯网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牛牧瑶)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是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徜徉期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件件文物仿佛化身文明的“解说员”,唤醒尘封的远古记忆。五一假期来临之际,山西博物院“五展连台”,相继推出系列主题展,其中既有考古新发现,又有经典新解读,既能感受中华文明的异彩纷呈,又能领略异域他国的不同风情。置身展厅,让我们与文明相遇,与时光对话,“晋”享这场文博的盛宴。


【资料图】

“晋魂”新展,解读“最初中国”文明

4月初,山西博物院历时3年的“晋魂”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工程完工,正式对观众开放。提升改造后的“晋魂”基本陈列重点展示山西在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独特地位,展现山西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全方位解读三晋文化所蕴涵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提炼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提供了历史文化窗口。

“晋魂”基本陈列共展出3431件/组精美文物,其中1238件/组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展厅吸纳了近几年的最新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增加兴县碧村遗址、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绛县西吴壁遗址等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子犯鬲、邓峪石塔、荒帷等重量级新品文物也将出现在陈列展览中。 新展厅选择性保留了原“晋魂”展览的经典记忆,更新了一些经典场景的艺术表达。比如,对丁村人生活场景和杮子滩场景油画进行重新绘制,并重塑了人物形象。

“晋魂”基本陈列子犯鬲

"晋魂"新展更加注重透物见人、透物见史、透物见精神,对展品的解读努力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将其背后的人物、历史、社会背景、时代精神等进一步阐释,让观众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展览中适度补充、合理利用触摸屏、虚拟现实投影、微窗视听等数字多媒体表现手段,突破展厅空间局限,将不利于上展的纸质、壁画、古建筑、墓葬、遗址等类型的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复原展示,营构出逼真的原生态环境意象。

“晋魂”基本陈列“晋国霸业”新展厅

展柜玻璃全部采用低反射玻璃,视觉效果近乎‘裸展’,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观展体验。同时,展厅色彩主基调还根据展示主题、时代特色和文物特点进行专门的照明设计,突出渲染展厅艺术氛围,且为重点展品进行光影造型,力求引导观众的参观节奏和情绪体验。

“彩云之‘滇’”,见证中华绚丽文化

4月27日,“彩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幕。共展出150件文物,透过这些青铜文物,可以领略两千多年的滇国遗迹和异彩纷呈的青铜文化。

古滇国处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汇处,形成了多元多源、交流融合的特色文化。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呈现出的滇文化,最后融入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绚丽多姿的风采和内容。展品中的滇王之印、鎏金铜铺首衔环、孔雀盖提梁铜壶、博山炉,陶灶等大量具有汉文化元素的文物不断出现,实证了在郡县制的不断推行中,滇国主体最终融入中原王朝,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进程。

船纹牛纹铜鼓

古滇国青铜文化虽然比中原地区稍晚,但是在中华文明的谱系中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中原青铜器庄重肃穆、严谨工整,滇国青铜器鲜活灵动、洒脱随性。器型上,滇国青铜器以贮贝器、铜鼓、扣饰、兵器、生产工具为主,内容取材不拘一格,尽现社会百态,极具生活气息,创作风格高度写实、开放自由,将遥远却又真实的滇国之貌生动呈于人前。

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

如果说中原青铜器藏礼于器,那么滇国青铜器则铸史于铜。古滇国没有文字,但滇人将历史凝铸于青铜器,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造型,把社会生产、生活各种场景都融入青铜器上。造型奇异、审美独特、铸工精细的滇国青铜器,表达了生活在滇池附近的滇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和敬畏之情,成为解读滇文化的锁钥。

“玉见良渚”,体悟华夏文明礼制

玉,“石之美者”,是财富、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良渚文明是崇玉、用玉的文明。4月27日,“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在山西博物院盛大开展,玉器、陶器、石器等近300件展品全面勾勒出良渚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圣地、良渚玉礼器成就及中华古玉文化在山西地区的绵延的远古图景。

玉璧

距今5300--4300年的浙江余杭良渚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中心性都邑遗址之一,是一个以发达的稻作农业为基础,以良渚古城为中心,存在明显社会分化,以玉器明礼仪秩序、以神徽为统一信仰体系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形态。良渚社会形成了以琮、璧、钺和复杂头饰等为代表的一套成组玉礼器系统,体现了其在精神领域的高度认同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开启了中华文明礼制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用玉礼仪,随着夏商周历史发展进程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体系完备的礼玉制度,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琮

良渚玉器造型雄浑,风格严谨,图像神秘,浮雕与阴线雕刻完美结合,切割、管钻、微雕、抛光等治玉技术已基本成熟,达到了史前治玉的最高峰。

“文明‘叙’语”,领略异域他国风情

4月18日,“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该展览汇聚了195件(组)叙利亚精品文物,透过叙利亚丰富的文化遗产,呈现出其与中华文明迥异的古代文明面貌。

叙利亚因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多种族群、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代文明,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曾是重要商道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东西方文明犹如从四面八方驶来的战车,纷纷驶入古叙利亚这片土地,并在此碰撞、交流、融合。

古叙利亚文明特展石灰石墓葬雕像

本次展览共分“曙光:石器时代”“变革:青铜时代”“碰撞:铁器时代”“融合: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四个单元,全方位呈现叙利亚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址和遗物。哈拉夫文化精美的彩陶,构图繁缛华丽,器表光洁度高,被认为是古代西亚地区彩陶的巅峰之作。其中,珍稀材料、宝石、青铜等制品见证了远距离贸易对古叙利亚与周边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寻根”特展,传承中国书法艺术

文化连接世界,艺术沟通心灵。4月28日,由山西博物院主办的“寻根——王纯杰书法艺术展”开幕,共展出百余幅涵盖行、楷、隶、篆、草多种书体的书法作品。

作为一名海外华人,王纯杰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书法艺术在海外的教育与传播事业,他本人在书法方面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书法兼习各体,尤其以唐楷宋行见长,擅长以丰富的笔触诠释点、线,行气间尽显笔墨运转之美,个人风貌独具一格。

行书《天净沙·秋思》

王纯杰先生的书法作品取材广泛,涵盖前人碑帖《皇甫府君碑》《颜勤礼神道碑》,也有古代诗词《钗头凤》《梅》,充满人生感悟的《道》《禅意》《妙真如性》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表达爱国思乡情怀的书法作品,如《寻根》《乡愁》《松花江上》《长城谣》等,让人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思乡情怀。

《乡愁》

在书法传承的同时,王纯杰先生还积极投身于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倾尽全力,于2013年、2017年两度将流失海外的云冈石窟佛头竞拍下来,并护送国宝踏上回家路,慷慨捐赠山西博物院,推动了中国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世界观热点:武汉铁路迎来出行高峰,武汉火车站加开夜行高铁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